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知道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己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希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现在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面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返回,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面对干部们的讳言,他与二廷交朋友,打开话匣子,批评自我,真诚沟通。面对不吃大锅饭的群众,他没有片面判断,坐在门槛上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清廉,体现在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看见老太太做的拽面,他怀疑老太太典当了寿材,特地吩咐秘书查实并买回。知道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人对赤胆忠心、高风亮节仁人志士的评语。几十年来,每当我们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时,总是用这句话来总结他的一生:周总理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周总理的伟大不仅仅来自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对整个中国的贡献,更来自于他个人的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作为当今社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恩来精神做榜样,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无怨无悔。
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你说飞两遍。你看,现在啊要多少有多少,再也不用飞两遍了。送过你的十里长街,如今已十里繁华,这盛世,如你所愿。
十里长街只为你,缅怀尊敬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