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继续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要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改变思想道德教育可有可无的观念。学校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统一部署,健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这是一项涉及学校各部门、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问题。因此,要在体制、队伍建设、制度与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予以明确和规范。同时共青团组织在具体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时要克服将单一的政治教育代替思想道德教育,用学生管理和学生活动代替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其次,要对传统的“两课”模式进行改革,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转变。即要实现思想道德教育重理想教育向既重视理想教育又重视现实教育的转变;实现教育内容与时代的不同步性向教育内容与时代的同步性转变。要充实教育内容,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以及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
具体而言,一要贯彻“要精、要管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两课”,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二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及时做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以化解他们思想上的疑难困惑,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三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分析和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再次,要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转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可塑性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改变当前教育存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现象,充分利用如电视机、录放机、计算机、网络、幻灯片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注重抓好四个结合:(1)情理结合,即理论阐述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增强教育的亲切感;(2)灌疏结合,即理论灌输与思想疏导相结合,增强教育的真实感;(3)内外结合,即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感;(4)上下结合,即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感。
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单纯的理论学习很枯燥,且容易引人反感,效果不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明确历史使命的基本途径,又是促进其思想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应创造条件,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家庭、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用以巩固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理论教育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转变单纯依靠课堂上的“两课”模式,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将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要走出学校,深入到社会,将抽象教育与直观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力求生动活泼。此外,可以建立各种理论研究会(读书会),如“马列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读书会(研究会)”,使理论学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身实际行动。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开展教育,如“三下乡”、“支教援边”、“社会实践”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大学生,又可以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还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把理论学习内化为道德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定意义上,最终都是通过环境的熏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环境建设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主要包括两部分:硬件,即优美高雅的环境,如布局合理美观的建筑等;软件,即各种舆论宣传,如广播、电视、电影院、橱窗板报、各种学术讲座、校园网络等,通过其发挥正面的引导及反面的警示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在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关键是加强软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各种征文活动、文艺汇演、文化艺术节、音乐美术作品大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行引导、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党团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帮助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团组织特别是高校团组织要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抓好团的建设的同时,关键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榜样、核心作用。要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道德建设、作风建设,提高他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带动和激发全体大学生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热情。
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败。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更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力量。教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只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才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应以思想品德高尚、人文功底深厚、观念适时和较强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形成感召力,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提高教育效果。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良好的形象,对学生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